翻车了,媒体再次灌鸡汤,当事人当面戳穿,这全都是虚构的
原创2023-04-27 16:47·1正义永存人民日报始于1948年,至今已有75个年头。身为国家级权威机关报刊,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极高,人们愿意相信该报刊是为人民服务的好报刊。然而最近人民日报频频翻车,评论区的质疑声层出不穷。一则标题为“工作有着落,日子有奔头”的文章里,描述了39岁的林强每天做着三份工养活家庭,人民日报只对政策大肆夸奖,只字不提这种情况背后的成因。作为另一家主流媒体——央视网最近翻车也很频繁。最讽刺的莫过于最近一则标题为“靠力气赚钱心里才踏实,是无数平凡人的生活信仰”的短视频。眼尖的网友迅速扒出该视频中一帧独特的景象。在视频的镜头里,一条隔离带将宽阔的马路一分为二,由近及远:一位打着赤膊的中年人拉着货板车,吃力的向着镜头的左方缓缓移动;一辆白色的保时捷从闯入镜头,由左向右疾驰而去;在泾渭分明的马路另一边,一辆黑色的卡宴车头向左静静地停驻在店铺门前。三者交汇又立刻分离,就像目前社会一些人群,短暂的交集触碰又各回其位。本是一副平常的景象,奈何配上标题,总有那么一些耐人寻味。某些主流媒体,直接将保时捷抹掉了媒体虚构鸡汤故事最近呼吁大学生脱下“孔乙己的长衫”的言论闹得沸沸扬扬,仿佛是为了响应该言论,一则“95后男性从国企离职,回家和妻子开废品站”新闻横空出世。新闻中是这样说的:女方在私企做会计,男方是国企员工,因男方常年在外奔波出差,两个人异地于感情不利。于是二人相约一起辞职回老家开一个废品站。女方认为不需要考虑职场上的人际关系,人情往来,做收废品的工作更加自由轻松;甚至未来还有扩大废品站规模的打算。这则新闻一出现,引起轩然大波。网友们对此表示质疑和不解。有网友质疑事件真实性:真的会有人放弃稳定的国企工作回家收废品吗?也有网友认为该新闻出现的时机太巧,前有“孔乙己脱下长衫”,后有“真实”事件跟上。这部分网友认为媒体在强行正能量,试图用鸡汤洗脑年轻人。还有一部分网友认为事件主角从国企离职是有苦衷。网友们众说纷纭,各抒己见。在事件愈演愈烈时,事件的主角登场了。当事人当场打脸了媒体,他表示:1.他目前很迷茫,对未来没有定位,是“迫不得已”选择了这个行业,并非出于热爱。2.这个废品站是家里人一起经营的,并非是夫妻二人经营。3.未来没有扩大规模的想法。4.最重要的一点,当事人在与该新闻记者沟通的时候,明确表示视频不可以发布,但是该新闻记者不仅发布视频,还盗用了当事人照片,后续该记者凭空消失。这件新闻未得到证实,被众多媒体争相转发报道。作为媒体,报道实事是基本的职责,但是为了赶热度,虚构鸡汤故事,强行正能量,洗脑年轻人,翻车在所难免。即使不是虚构故事,但是夸大事实,也会被年轻网友们看出端倪,这不由得想到前段时间权威媒体——央视新闻的一篇“95后夫妻在夜市摆摊,日入9000元”所谓“正能量”新闻。摆摊日入9000,税交够了吗?2023年3月19日,央视新闻报道一对“95”后小夫妻在夜市摆摊,兼职直播,因生意火爆,日收入9000元。这是一则初看感慨年轻人有耐力,拼搏向上的榜样,但是细想之下,有网友就发现日入9000元,税交够了吗?有网友计算后,发现一分钟两份餐不太现实,日入9000很难达到。在一众网友的质疑声中,当事人出来解释了。首先,摊位可以做到两分钟一次性出餐5至6份,摊位除了夫妻两人还有聘请的两位员工,忙碌中人手也是足够的。其次,当日能够达到营业额9000元,也是一场偶然,这还需要归功于央视新闻来到当事人摊位录制节目,为摊位带来了大量人流,因此比往常客户更多。再加上当日是周末休息时间,因此当日营业额也比往常高了2000至3000元。虽然该夫妻经营的摊位平时日营业额不错,但是远达不到央视新闻报道的“9000”这个数字。新闻媒体为了宣扬正能量故事,激励年轻人奋斗向上,采取了抓人眼球,博取流量,夸大事实的标题。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最初发布文章时的目的,还会激起网友们的对抗情绪,一点点消耗网民们的信任,最终让媒体和人民群众对立。新闻媒体作为思想解放的前沿阵地,媒体人要遵守职业道德,不搞假新闻;要坚持实事求是,追求真相,是媒体人的职责。说到这儿就要提到《武汉晨报》旗下的九派新闻媒体了。两小伙20万创业,日入79太现实2023年4月10日,郑州的蔡先生发布了一条视频,他在视频中讲述了他与两个朋友拿出了全部积蓄,一起投资20多万开了一家汉堡店,为此两个朋友辞职专心经营汉堡店。但是很不幸的是汉堡店开业一个月,日收入不到100元。开业前三人还说要给自己开工资,但是现在资金投入进去,成本都回不来,更不要说给自己发工资了。对此,蔡先生很是难过,几次想要流泪。但是目前三人都已经破釜沉舟,积蓄全投资了,工作也辞了。只能把汉堡店坚持下去,或是寻求时机改变现状。蔡先生在视频中告诉网友们,不要轻易为梦想买单,一定要考虑市场和行情。对蔡先生的现状,网友们很是唏嘘。毕竟没有专业人士的分析和市场调查,蔡先生的创业经历才是大多数的现实情况。蔡先生梦想创业开汉堡店,并且为之付出行动,是一次很有勇气的行为。同时,“创业”在字面上只有两个字,但是在现实情况中,将其实现却需要多种努力和保障。调研市场和行情、确定产品的方向、为产品设计,宣发、打造产品特色,最后还有启动资金和后备资金等。破釜沉舟固然可敬,但是也需要考虑为自己留条后路。不要“成功学”式洗脑最近的新闻媒体,总能发出一些表面欣欣向荣,积极向上的鸡汤故事。这些故事似乎在告诉年轻人以“我”为榜样,按照“我”做,你也能成为成功人士,过上“越来越甜”的生活。但是实际上,真的按照媒体发的故事去做,多数人得到的往往是一无所有与巨大的压力。而在这些媒体中,人民日报尤为热爱这类故事。为什么人民日报等权威性媒体这么热爱“成功学”故事呢?因为“成功学”故事利用了人们想要功成名就,赚取财富,成就人生的心理。初看“成功学”故事,热血沸腾,故事里的人物轻轻松松就成了人生赢家,看一遍故事,仿佛读者自己按图索骥也能变为成功人士,实则不过是邯郸学步。为什么年轻人不接受“成功学”故事呢?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,已经不是上一辈老人那般,官方媒体说什么就信什么。他们接受的教育程度更高,对事物的认知更全面。他们会自主思考周围的事物,辨别网络上的信息,他们天然的对“权威”有一定的抵触,会更加小心的对待“权威”的信息。现代的年轻人也更加注重自我人格,希望别人能够尊重他,将他放在与之对等的人格位置,而不是高高在上地对年轻人说教、指责。不要试图糊弄年轻人,不要试图指责、教训这个群体,将其当成朋友,以谈心的方式告诉他们,真实的故事是什么?如果要做这件事情,需要注意什么?说到底,年轻人们更需要实用的技巧,而不是别人成功的人生故事。现代年轻人很清醒也很明白,故事终究是故事,看再多遍对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帮助。鸡汤故事是入不了他们的眼的,妄图用“成功学”式的鸡汤故事去洗脑年轻人,不过是徒劳,甚至会成为年轻人们群嘲和质疑的对象。真相的意义年轻人想要看“95”后夫妻辞职回家,背后隐藏的真实故事,而不是对他们所谓脱下“孔乙己”长衫的赞扬,甚至这份赞扬本身就是源于一场虚假的谎言。若是该事件中的记者,如实展示这对夫妻对未来的迷茫,分析他们如今的现状成因,与这对夫妻共情,怎么会落得群嘲下场呢?年轻人想看“日入9000”的夫妻真实的收入,而不是将一次偶然的日营业额当成必然。他们想知道这对夫妻曾经将种子种下、浇水、除虫、成长、开花、结果的全过程,而不是现在对着最好看的一颗果子来一张特写,洋洋得意地告诉网友们,这对夫妻夜市摆摊收益巨大,快来效仿。蔡先生的创业经历才是多数人的创业历程,有的半道崩殂,有的倒在了终点前,只有少数走到了最后,这才是真实 。告诉年轻人们真实,会让他们更谨慎,也会让他们在创业前做更多的准备,能够有效应付更多的风险,一艘艘创业小船,才能在惊涛骇浪和暗礁环生的市场大海中稳定前行。反之,一味的鼓吹成功,却不展示成功背后的风险,一头热的年轻人钻进去市场,灰头土脸的出来。一石激起千层浪,这么一个反面例子就会让更多人心生害怕,不敢尝试。在泥沼中艰难前行的人,需要的是一根树枝,而不是在岸上的助威呐喊。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并留言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